前几天刷到一个搞笑小视频,一个中年人遇到一个大学的老同学,原来的学渣现在居然是董事长了,一问原来是当年因为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太难就放弃了,送给学渣了,然后学渣苦心钻研,延迟毕业两年,然后靠着这个专利发家了,同时还迎娶了自己未表白,但是却默默喜欢着自己的妹子。看上去很狗血,而且也很鸡汤,但是我这篇文章却不是要撒一把鸡汤的,而是最近看完了一本书《见识》,想写写读后感。

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好运气与坏运气,但是,因为 “见识” 所限,经常会误以为好运气是坏运气,而坏运气却当成了宝,而错误很多机会。而吴军博士的这本书,以他的个人经历与学识,尝试向大众表述一下他的人生观;他作为一个在 IT 领域有一定成绩的人,思维方式比较理工化,我觉得,他的思考方式和讲述方式可能对于我会更易于理解。

所谓的 “见识”,概念可能比较模糊,但是从吴军博士的阐述来说,无非可以理解成我们传统的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要再抽象一层,那就是见得再多一些,吸收地更简单一些就对了。因为大道至简,所以可能理解起来也不那么容易,于是乎,吴军博士就分章节地给出了一些指导,但核心其实就是一段话: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your character.
And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What we think, we become.

中文翻译过来就是: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这个递推关系应该对于理工科的人来说还是很好理解的,想法是最核心的点,影响至远到所谓的”命运”。

关乎想法,吴军博士给出的建议是借鉴“大”家思想,例如莎士比亚的:

还有拉里佩奇的三条商业智慧

当然,后面还有巴菲特,司马迁还有 mobike 创始人的一些经验。

言辞方面,吴军博士给出的一些建议是:

而在行为方面,吴军博士强调的是要作减法和专注。作减法不容易让自己捡到芝麻丢了西瓜,而且,做得多未必就更好,今天的人们未必比 16 世纪的人们做的幸福,有些事情是否真的有必要做,做了和没做有多大区别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进一步的习惯问题了,有的时候发现工作做了很多事情,其实对于公司来说,是没有价值的,这都属于伪工作。伪工作是个坏习惯,会让我们对一万个小时定律有误解,从而在工作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性格。而吴军博士作为 Google 的资深员工(专家),那么他的建议当然是 OKR 啦。他给出的 OKR 模板和我以前接触的不太一样,我觉得有必要贴出来一下。

总的来说,这本书我觉得对于理工生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就我个人来讲,我是在 douban 上给了 5 星的评价。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