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最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重温这部电影了,但是,这次重温我决定做点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情,那就是这一次我要写一篇影评。依稀记得大学选修《电影鉴赏》的时候,老师教过电影鉴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技术上和感情上,所谓的技术上就是考验一个导演的能力方面,例如拍摄角度的选择(当时老师举了个例子:《阳光灿烂的日子》),画面的处理(是不是蒙太奇之类的)还有过渡、音乐的插入和选择等等;另外一方面就是感情上,这更多得是考验编剧的能力,故事选择得怎么样,当然,导演也是需要以响应的技术能力去凸显这种感情。由于个人水平不是很够,所以在技术方面我并不能很好得给予评价,所以这篇影评我是从思想上做一些个人的看法发表。
从我的感受上来说,我对这部电影的两个认识就是梦想和坚持。
梦想与体制化
由于我不是快速看电影系列,所以也就不会对电影情节进行快速的浏览了。肖生克中有个角色占据了很多镜头和剧情,这个人不是安迪也不是被人认为是真正主人公的瑞德,而是图书馆管理员老布。在这部电影中,老布是一个在监狱里呆了几十年的人,在他入狱之前,大街上偶尔能看到一两辆汽车,到他出狱的时候,整条街上都是汽车了,完全和社会脱节了,融入不了当前的社会,最后自己在住所结束了生命。
我认为这就是肖生克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 —— 梦想。对于老布和瑞德来说,他们争取假释是为了什么?其实他们自己也并不清楚,不说老布,就拿瑞德来说,当他出狱之后,整天也是在各种鄙视眼光之下进行最底层的劳作,在我看来,过得反而未必有在监狱中那么快活。而安迪与这两位兄弟对比,差距就立马不一样了,安迪从进来就没想好好呆着,虽然过程中凭着自己的才华也算是有势了,但是这依旧不是他的归宿,他的心不在这,他需要更广阔的海洋。
“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初你恨它,然后习惯它,到最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是体制化”,这句话应该是我看这部电影下来记忆最深刻的一句了,想想,就只是在监狱吗?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也是这样的么?当开始接触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一开始都是不习惯的,虽然可能还没有到恨的程度,但至少是不习惯的。随着在某个环境的持续坚持下去,只要你因为某些原因你不能离开这个环境,例如因为小孩教育原因不能离开北上广,因为收入原因不能换工作等,那么你都会让你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然后你就和这个环境体制化了。
为什么要体制化呢?因为你不体制化你在这个环境是过得不好的,那么难道就只有体制化这条道路了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除了体制化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选择,有好有坏的选择,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心怀大海,还是甘于井底之蛙。
update at 2023-05-16
为什么要被体制化?这里我多加了一个被,理由就是经常体制化都是不知不觉中被动形成的,而我们却不知且无法挣脱。最近我因为职业上发展遇到了瓶颈,然后仔细想了很多职业发展的事情,包括自己的职场经历以及看到的大佬们的操作。然后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大多数职场人都是活在体制内,这个体制可以是一个技术栈(例如 Java/Go/C/C++),也可以是一种架构模式(例如服务的拆分,项目的组织形式等等),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处于体制内了,而且也无法跳出体制内。
那么为什么要跳出体制内,一个是自己的职场发展需要,你无法跳出,那么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巨大变化时,你将无法招架,你能做的也只是任人宰割;其次是自我提升,其实这里的体制内和常说的舒适圈有点类似,你能跳出一个舒适圈并且将你的现有舒适圈扩大,那么你的水平其实是上升了一个台阶的。
坚持
光心怀大海并没有什么卵用,正如我的格言所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老是今天想太平洋,明天想大西洋,而不迈出塔克拉玛干,你哪也去不了。安迪从入狱到出狱历时 19 年,想想除了吃饭睡觉,还有哪些事情是你坚持了 19 年的。
我一直以来很反感的一句话就是“出名要趁早”,虽然这句话是很多人追捧的,但是要知道这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人的成就,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如果安迪刚入狱两年就像强行越狱,那除非他能像 Prison Break 中的 Michael 一样,身上画满了地图,智商爆表;而事实是安迪只能慢慢刨洞,然后钻他那个下水道管。
Final
好像发现写些影评也没啥好写的,可能是水平不够,还需多加练习。Anyway,这部电影确实每次看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不妨先水一波,后续有新的体会再补一下。